中新社香港7月13日电 (记者 韩星童)香港中文大学(港中大)医学院13日召开记者会公布,医学院最近研究破解了肝癌细胞适应免疫疗法的关键,并成功通过癌细胞的耐药机制增强免疫治疗的功效。研究团队还将开启第二期临床试验,冀将研究成果用作临床治疗。
肝癌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港中大医学院表示,近年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临床免疫治疗,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肝癌最常用的免疫疗法,但只对约20%的患者有作用,患者还有可能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耐药性,从而令这种目前最先进的癌症疗法失效。
研究团队针对癌细胞的耐药机制进行研究,发现肝癌患者对免疫治疗出现耐药性的成因主要与免疫抑制的“冷”肿瘤微环境有关。研究团队花了逾一年时间,建立了两个对免疫治疗耐药的小鼠模型,以呈现人类“冷”肝癌的免疫环境,该模型有助识别和验证可行的治疗目标。
港中大医学院助理院长(研究)兼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郑诗乐表示,研究团队利用最新的单细胞测序技术,发现肝癌细胞绕过免疫治疗的新分子途径。“当我们找到这些‘逃生路线’时,进一步设置了‘路障’,并通过联合免疫疗法成功消除了癌细胞。”
郑诗乐指出,这是全球首项表明肝癌细胞通过非遗传机制适应免疫治疗的研究。
港中大医学院助理院长(医疗系统)兼肿瘤学系教授陈林透露,基于临床前研究结果,团队将针对单独对免疫疗法产生耐药性的肝癌患者开启第二期临床试验,有机会将研究成果转化为针对“冷”肿瘤患者的有效及安全的新一代免疫疗法。(完) 【编辑:唐炜妮】
中新网银川7月13日电 (记者 李佩珊)7月13日,宁夏首届科技成果转化暨人才交流合作大会在银川拉开帷幕。大会发布了10项重大科技成果,并发布了25项宁夏重点人才需求、10项重大科技创新需求、30项重点科技创新需求,期盼有识之士加入宁夏科技创新“大军”,为宁夏打造区域科技创新高地和西部人才高地提供有力支撑,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参会代表现场交流。 李佩珊 摄
本次大会以“才聚宁夏,科创未来”为主题,会期2天,来自国家部委及上海市、天津市、福建省、河北省、浙江省等17个省(市)相关部门负责人,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科研人员,部分高校、创新创业团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知名企业代表等齐聚宁夏,共话共商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交流合作。
大会现场,宁夏天元锰业集团有限公司、宁夏农林科学院、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被授予“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牌匾。
同时,宁夏科技厅、石嘴山市人民政府、宁夏农林科学院等宁夏相关单位与天津市科技局、山东理工大学、中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签订了相关合作协议,多方将借助东西部合作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人才培养、交流提供新舞台。
嘉宾了解宁夏科技成果转化相关项目。 李佩珊 摄
大会期间,还将举办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和科技成果供需对接会、科技成果竞拍会及科技成果评价沙龙、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车(宁夏站)暨融资对接会3场活动。大会前后,还将围绕宁夏特色产业开展9场人才及科技成果供需对接会。同时,还将开展“院士专家宁夏行”、创新创业大赛、创新挑战赛、创新方法大赛、中阿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首届宁夏科技青年论坛等活动。
近年来,宁夏坚持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坚持把东西部科技合作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入开展“才聚宁夏1134行动”和科技创新“四大工程”,集中引进落地转化了一批科技成果,吸引集聚了一批高端人才,签约了一批科技和人才合作项目。截至2022年底,宁夏人才总量突破85万人,人才总量较10年前翻了一番。同时,宁夏科技创新综合水平指数首次突破60%、达到了61.4%,其中,科技创新环境指数、科技活动产出指数、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增幅居全国前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