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7月13日电 (记者 张素)7月13日,全国大法官研讨班开幕式在国家法官学院举行。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出席并讲话。中央第二十二指导组组长许又声到会指导。
开幕式上,张军结合调研了解到的情况,特别是各方面反映的问题,以大量案例、数据与大法官们交流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的工作思路和重点要求。
张军提出,要坚持能动司法理念。人民法院办理具体案件时,以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目标,在法律框架内,努力寻求案件处理的最佳方案,使司法裁判“文本法”的适用符合人民群众感受的“内心法”。
张军还提出,要坚持双赢多赢共赢理念。特别是在办理行政、破产、执行等案件时,充分运用政治智慧、法治智慧、审判智慧,强化府院联动、内外协同,多做善做沟通、引导的工作,平衡保护各方面主体合法权益,努力取得案件审理的更好效果。
在审判机制方面,张军表示,做实审判机制现代化,就要让审判权运行符合司法规律,确保司法责任制全面准确落实。
他说,要落实审判组织法定职责。在有效监管基础上,充分发挥独任法官制度优势,依法优质、高效多办案、办好案。通过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督促合议庭成员真正负起责任、依法规范履职。把审委会履职重点放在抓大事、议要案上,更加注重审判经验的总结,善于由表及里实现个案价值类案化,促进管理治理效果最大化。
围绕审判体系,张军表示,推进审判体系现代化,关键在优化法院机构职能体系,重点解决好机构设置规范、职能行使协同、体系运行高效等问题。
他提出,“三合一”审判要以最有利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最有利于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最有利于案件公正高效处理为原则,统筹发挥刑事、民事、行政审判职能,依法确定调处矛盾纠纷、制裁违法犯罪的方式方法,确保“三个效果”有机统一。
记者还从开幕式上获悉,为建立科学的、符合司法规律的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最高人民法院已制定新的指标体系,并在全国11个省份的法院试点。
此次研讨班为期两天,与会人员采取分组讨论、互动发言等形式展开研讨,同商共议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完) 【编辑:唐炜妮】
中新网衡水7月13日电 (崔志平 胡昕)夏日,随着酷热难耐的“三伏天”开启,在享有“京津冀最美湿地”之称的衡水湖畔,荷花进入盛开期,白鹭、苍鹭等各种鹭鸟翔集嬉戏,人们在衡水湖畔漫步、赏花、观鸟,清爽宜人。
图为衡水湖沿湖浅水处满眼是成片的荷花。 王铁良 摄
衡水湖的万亩荷花次第开放。放眼望去,在碧绿的荷叶间,一朵朵绽放的粉红、淡黄、雪白的荷花随风轻舞。悠闲的白鹭、苍鹭、草鹭、夜鹭、池鹭,有的在湖面嬉戏,有的在低飞觅食,有的落在荷叶上小憩。行走在湖畔,或泛舟于湖上,清凉沁人心脾。
图为游客在衡水湖荷花丛中奏起乐器自娱自乐。 王铁良 摄
“三伏天”里,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有的游客还扮上古装,打卡拍照。石家庄游客贾颖和家人经常来衡水湖游玩,她说:“我们一家人有时间就会来衡水湖,尤其是夏天,这里的荷花、荷叶景色醉人,让人心情特别愉快。”
图为白鹭、苍鹭、池鹭等在衡水湖中的荷叶上停留。 王铁良 摄
据衡水滨湖新区党群工作部副部长贾博介绍,近年来,当地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夏赏荷,秋挖藕,更有四季游湖观鸟、生态自然与历史文化研学游,成为衡水市的特色旅游品牌,吸引了八方游客,也有效带动了当地居民就业增收。
图为游客在衡水湖中的荷花丛中自拍。 王铁良 摄
图为衡水湖盛放的荷花给游客们带来欢乐。 王铁良 摄
衡水湖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是华北平原唯一保持沼泽、水域、滩涂、草甸和林地等完整湿地生态系统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京津冀最美湿地”“东亚蓝宝石”等美誉。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衡水湖成为越来越多鸟类栖息的天堂。目前,衡水湖观测记录到的鸟类已达333种、昆虫757种、植物594种、鱼类45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