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近段时间,在重庆永川区,各大儿科门急诊数量处于高位,当地采取各种措施,切实做好儿童呼吸道疾病诊疗工作。
在重庆永川区人民医院,近期,儿科门急诊日均约800人次,其中70%以上为儿童呼吸道疾病。医院扩容病房、增加床位,开通儿童夜间门诊,方便患儿及时就医。
重庆永川区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科负责人 王均: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应开尽开”,延长服务时间、增加周末门诊,组建12个团队下沉基层,帮扶2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呼吸道疾病诊治能力,多措并举加大儿科医疗服务供给,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儿科急诊急救服务能力。
呼吸道疾病高发 多举措应对儿科就诊高峰
当前,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时期。全国多地出现感冒、发烧、咳嗽等症状的人明显增加,尤其是很多孩子感染呼吸道疾病,不仅家长揪心,也让不少儿科医院诊疗服务量增加。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通知,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冬、春季呼吸道疾病健康服务有关工作,提出千方百计挖掘资源开展儿科诊疗服务,加强综合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力度等措施。
上午9点40分,在北京市朝阳区双桥医院南院区,儿科诊室门口候诊的患儿和家长开始多了起来。双桥医院是北京市的一家二级综合性医院,共设置27个临床科室,儿科的设置从建院开始一直延续至今,现在共有4名儿科医生,可以满足医院周边患儿的基本就医需求。
根据医院的监测数据,2023年9月份,医院儿科的日平均门诊量为74人,进入10月后,数据曲线明显上扬。
虽然近期就诊人数较日常翻了三四倍,但记者在这里看到,即使在患儿就诊的高峰时段,儿科诊室门口的候诊大屏上,等待人数也始终没有超过12人,患儿和家长基本在半小时内被分诊到两个诊室就诊。
为了应对2023年秋冬季的呼吸道疾病就诊高峰,减少就诊患者在医院的逗留时间,双桥医院对就诊流程进行了优化。
在挂号环节,门诊大厅动态调整人工挂号窗口数量,每天早上8时—下午5时,儿科挂号不限号,挂完号就可以到就诊室外等待就诊。
在诊室外,正在询问患儿病情的医务人员是医院特别为儿科门诊设置的专职医生助理。
患儿就诊前,医生就可以从医生助理那获取孩子的基本情况,经过问诊查体进行初步判断,患儿家长就可以拿着医生开具的化验检验项目,带孩子做进一步检查。这一环节,医院也进行了动态优化。
为了减少患者等待结果的时间,医院检验检测人员的数量也随需求动态调整。
除了在就医流程上进行优化,为应对呼吸道疾病的流行高峰,很多基层医院增加诊位,增开周末门诊。目前,双桥医院已经在南、北两个院区实行无假日门诊,而且两个院区配备同样的检验检测项目。
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缓解医院就诊压力
为应对儿科候诊时间长、部分儿童专科医院超负荷的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此前已指导各地对外公布本地区可以提供儿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信息,方便患者就近就医。不久前,北京市朝阳区在健康朝阳公众号上发布了辖区提供儿科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清单,崔各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是其中之一,最近那里咨询儿科的电话也多了起来。
自从早上8时和同事交接班拿过办公电话后,孙丽一直没怎么闲着。这些天打来的电话,大多是咨询儿科的。
在对方咨询的同时,孙丽也对患儿的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和判断。
崔各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了应对2023年冬天的呼吸道疾病就诊高峰,早在10月份就开始优化就诊流程,实行儿科无假日门诊。为了让社区患儿感染后早发现、早诊治,医务人员还充分利用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在微信群里为周边的居民答疑解惑。
微信群里的居民和医生彼此熟悉,平时居民有个头疼脑热就会在群里直接问药,长期以来双方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在这样的特殊时期,这份紧密的联系就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2023年冬天,虽然多种呼吸道疾病叠加流行,但并没有新的病原体出现。对医生们来说,这些呼吸道疾病是每年秋冬季都要应对的普通病症。对于轻症患儿的诊断治疗,不管是去专科医院还是留在社区就诊,差别并不大。
在社区设立医院门诊部 方便患儿就诊
为了方便群众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一些综合性医院还在社区设置了医院的门诊部,并长期派驻医生坐诊。
最近一段时间,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儿科医生任玉梅就在医院下设的郑州市普罗旺世社区医院坐诊。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任玉梅:我们社区门诊常年就有1—2名专科医生在这里驻派,同时,根据今年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医院派出5—6名高年资的医生,基本上每天我们都有2—3名专科医生和全科医生在一起,共同维护基层诊疗。目前,社区实现和医院同步的诊疗流程,能做基本的血常规、支原体、流感,包括肺部超声影像学,完全可以帮助我们完成目前常见的流行病、传染性疾病、呼吸道疾病的初步诊疗。
中新网安徽芜湖12月9日电 (田超 吴兰)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学业“一个都不要掉队”……为全面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着力保障广大青年学子健康成长成才,12月9日上午,安徽师范大学发起“大学生护航行动计划”。
“大学生护航行动计划”是由安徽师范大学校长李亚栋院士推动,是该校在实施“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学科振兴行动计划”基础上提出的又一办学举措,旨在有效解决学生学业发展、身心健康等实际问题。该计划专门设立大学生护航专项基金,建立十七条重点任务清单和296项针对性帮扶举措,集全校之力努力实现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学业“一个都不要掉队”的工作目标,真正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护航。
“大学生护航行动计划”启动仪式现场。安徽师范大学 供图
李亚栋在介绍该行动计划的初衷和内涵时说:“经济社会的不平衡发展和青年成长环境的变化给当前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每名学生有可能面临思想、学业、情感、身心健康等方面的问题与困难。一件件涉及学生学业和安全的‘小事’,在我眼里都是教育的大事,‘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要掉队’是学校育人的职责担当和庄严承诺,大学生护航行动计划是一次教育尝试,是对学校办学治校育人理念、体系与能力的提升与重构,学校将采取一系列配套政策确保护航行动落地见效。”
据悉,安徽师范大学已经梳理了近年来学生学业与安全的具体情况,明确了未来几年从学院到专业课程的改进目标和主体责任,并将护航行动成效与各学院年度考核、绩效奖励、学科专业调整等直接挂钩,学生工作不达标实行“一票否决”,真正实现教学管一体、家校社共育的学生工作新模式。
启动仪式上,与会人员围绕新形势下学生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等进行了交流,共同为高校学生工作的有效开展建言献策。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汪明评价“大学生护航行动计划”是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创新之举、关键之举、有力之举。安徽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王佩刚认为,该行动计划是对学生成长规律、认知发展规律、教育规律的创造性探索,实现了高校学生工作从被动防范向主动作为的转变,体现了师范院校的教育情怀、见识和责任担当。
当日,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以及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等全国29所高校代表出席启动仪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