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泉州12月9日电 (记者 孙虹)作为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五星出东方”为主题,“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大展9日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福建泉州开幕。
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位艺术家展出220幅中外美术作品,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漆画、水彩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以差异性的艺术语言谱写“文化相连、精神相系、情感相依的美好故事”,展现“美美与共”。
12月9日,“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大展在福建泉州开幕。中新网记者 孙虹 摄
本次展览面向全球艺术家征集艺术作品,展览面积近2000平方米,是近年来泉州举办的最大规模的国际美术展。展览中,海内外艺术家们承古拓今,作品从传统到现代、从写实到抽象,以精湛的技艺、多元化的视觉范式打破地域的边界。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杨晓阳指出,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千年来在丝路文化经济交流与建设上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此次“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大展,既助力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也将引发中外艺术家更多的思考。
国外艺术家参观在泉州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大展。中新网记者 孙虹 摄
意大利国际艺术联合会主席劳拉·巴巴里尼表示,“展览十分有趣、内容丰富,让大家看到了古老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相结合的艺术碰撞。”她期待以此次展览为契机,进一步促进意大利与中国更深层次的文化交流,推动两国艺术家更加紧密的联系。
意大利国际艺术联合会主席劳拉·巴巴里尼分享观展感受。中新网记者 孙虹 摄
泉州市副市长姚飞介绍,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千年的海洋商贸历史留下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欢迎海内外艺术家来泉州采风、绽放灵感,描绘泉州的世遗之美、奋斗之美、国潮之美、烟火之美,展现‘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
当天,来自美国、意大利、西班牙、阿根廷等国家的艺术、文学、旅游等领域专家学者展开艺术对话交流,共同探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的历史传承与当代表达。
据悉,本次展览设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伊斯兰文化陈列馆,将持续至2024年1月8日。(完)
中新网西安12月9日电 (记者 梅镱泷)陕西省创新驱动共同体联盟科技成果转化展览(以下简称成果展)9日在陕西省西咸新区举行,现场20余家科技创新企业的近百件科技产品进行了集中展示。
图为陕西省创新驱动共同体联盟科技成果转化展现场。 梅镱泷 摄
据悉,陕西省创新驱动共同体联盟(以下简称陕西创共体)于2017年12月9日成立,是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30余所省内外高校共同发起的非营利性新型科技社团联盟,也是沟通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和科创企业,统筹各类科创资源,推动科研、应用、市场协调发展的公益性创新创业平台。
据介绍,陕西创共体举办此次成果展,将科创企业聚集在一起,旨在放大影响力,释放品牌效应,提升中小科技企业的影响力与业务对接能力,提高资源适配的精准度,进一步助力企业发展。
展会现场,一顶镁合金安全帽吸引了不少观众试戴,其中的科技含量使它具有减震降噪、不易断裂、快速散热、易加工、更坚固等优势,从而有效提升安全防护水平。“这款镁合金安全帽原材料的比重是钢铁的四分之一、比铝合金还要轻三分之一,并于2020年实现量产。目前,公司形成了从白云石、金属镁、镁合金到镁合金产品的完整产业链。”该公司负责人李恒表示。
记者看到,除新材料的展示外,现场还汇聚了无人机、智能工业机器人、生物陶瓷仿生人工骨等“高精尖”领域的科技创新产品,直观地展示了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成果。
“依托陕西创共体的精准服务和资源对接,我们科技型创业企业之间能够频繁互动交流,形成合作,迸发出更大的创新力量,促使公司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发展。”现场一参展企业负责人冯瑜表示,此次参展,希望能借助陕西创共体平台,让更多人看到最新的研发成果和产品,帮助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
图为现场展出的科技成果。 梅镱泷 摄
据陕西省科技厅统计,截至2023年9月,随着创新“第一动力”的加速推进,今年前三季度陕西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55.28%,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是去年全年总数的1.08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同比增长41%。(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