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54万亿!这是前十个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9%。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市场跑出了一条持续上扬的曲线,彰显了超大规模市场的内生动力。
创意IP 激活文旅消费潜力
冰面上赛龙舟,坐着马拉爬犁打卡网红咖啡厅、邮局,晚上蹲点拍摄极光……这个冬天,黑龙江漠河北极村“火”出了圈。而在过去,因为文旅项目单一,北极村有“流量”而无“留量”,有“名气”而缺“人气”。
2023年9月,村民史瑞娟的民宿小院里,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习近平总书记。在了解了乡亲们的生活情况后,习总书记说: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提供政策支持,让北国边塞风光、冰雪资源为乡亲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
经过充分调研,北极村引进了特色民宿、旅拍、文创店等一批消费新业态,平均每天吸引全国各地近千名游客。史瑞娟也把小院装扮一新,还上新了旅游路线设计等定制服务,订单排到了春节假期。
不仅是北极村,2023年,广东的龙舟赛、洛阳的汉服文化、贵州的村超村BA……一个个创意IP裂变成一个个现象级消费新场景,撬动住宿餐饮、体育休闲、文化创意等行业爆发式增长,形成波浪式消费热潮,由此还催生一个新指标——服务零售额。今年以来,我国服务零售额始终保持在两位数的增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夏杰长副院长分析说,服务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意味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正在从以商品消费为主,向着满足更美好生活的商品和服务消费并重转变。我国消费领域出现了扩容、提质、转型、升级的新趋势。
打出“组合拳” 形成扩内需促消费的合力
近年来,受国内外复杂因素影响,居民消费需求受到抑制。今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如何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让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成为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
年初,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4月和7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强调要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提振大宗消费,促进服务消费。
2023年,国家扩内需促消费的顶层设计频频发力。
长期研究消费市场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二级研究员王微发现,2023年,从国家部委到各地方,围绕促消费出台的针对性举措数量之多前所未有,密集程度同样前所未有。特别是下半年以来,国家有关部委密集出台促消费政策,包括减免个税、降低个贷利率,减轻居民负担;出台多项举措,鼓励智能家电家居、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提质升级,十几个省市还推出了地方性政策、发放大额消费券。
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显效,消费市场呈现积极变化。
2023年,智能化、绿色化消费成为主流,1—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7.8%。新型电子产品、智能家电等升级类商品消费呈现较好增势。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张威副院长向记者展示了一份最新的研究报告,2023年我国消费发展呈现七大趋势:新型消费不断创新发展,高性价比消费受到青睐,银发消费潜力正在释放,绿色消费理念得到推广,国货品牌成为消费热点,社交互动消费受到关注,个性定制消费成为趋势。
畅通微循环 为了满足更美好的生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需求出现了一系列新趋势和新特征。消费高质量增长不再是单纯的数量增长,而是有效需求的满足和更高效率的增长。
更完善的消费设施,更优质的消费环境,更舒心的消费体验,正在撬动庞大消费市场潜力。
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智慧商圈。5G、智能导购、智慧停车、智能便利店、无人售货机等创新消费场景层出不穷;智能购物、AR互动、无感支付等功能,提升消费者体验感。
全国150个试点地区建设近300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居民就近可以享受餐饮购物、养老托育、休闲娱乐等服务。
县域商业体系加快建设,各地新建和改造一批县域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和农村新型便民商店,更好满足百姓美好生活需要。
在河南鹤壁,智能化的物流分拨中心不久前投入使用。清晨六点,全国各地的包裹汇集于此,统一识别后,它们分别搭载公交车、快递车和商贸专车,傍晚时分就可以抵达村镇的438个网点。浚县卫溪街道南关外社区居民周现云告诉记者,她家的智能家电、打印机、露营帐篷都在网上下单购买的,第一天下单,第二天就能收到货,直接使用,挺方便的。
商品流动的毛细血管不断向下延伸、密布。高德地图交通大数据就发现,全国今年新增的县级快递网点和商业网点,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新疆、青海、安徽、山西、宁夏、辽宁等省市区的增幅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23年,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凸显。今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增长达到83.2%,拉动GDP增长4.4个百分点,为国民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央视记者 王琰 岳群 丁雅妮 陈钰洁 李超)
中新网天津12月9日电 (周亚强)记者9日从天津市应急管理局获悉,根据天津市气象台预报,12月10日天津市将迎来2023年入冬以来首次大范围降雪天气。在天津市应急局统筹下,气象、公安、交通、城管、消防等11个市级部门和16个区应急局均开展专项视频调度,积极做好此次降温降雪应对处置工作。
据介绍,此次降雪及大风降温天气过程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涉及行业多,积雪、持续低温、大风可能对能源和物资供应、安全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造成不利影响。受冷空气影响,12月9日天津开始气温下降,12月10日和11日最高气温降至2到3℃,最低气温降至-2℃,北部地区-6℃,降温期间伴有东北风4到5级(东部地区5到6级),12月10日下午至夜间有小到中雪,降雪量1至3毫米,积雪深度1至2厘米,降雪主要集中在12月10日夜间。此外,12月13日至14日还将有一次降雪天气过程。
对此,天津各有关部门纷纷提前部署制定预案。一是强化实时监测和短临预警,加强联合会商研判,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二是保障供电、供水、供暖、燃气等运行平稳,加强体育场馆、大跨度建筑、农业设施等风险隐患排查;三是做好融雪除冰准备工作,防范道路湿滑、积雪结冰等造成的不利影响,应急救援队伍严阵以待;四是根据灾情发展变化,及时调拨救灾款物做好受灾人员基本生活救助,并对2023年受灾人员基本生活情况进行再次排查,确保群众安全温暖过冬;五是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全体应急人员随时待命。(完) 【编辑:苏亦瑜】